12歲以下矯正最佳時期?淺談兒童牙齒矯正

現代人無論是小孩還是成人,矯正牙齒都相當普遍,尤其是成年人,常因為小時候父母沒注意,或是捨不得費用而沒有矯正,所以成年後才開始進行處理;然而,大多數父母對於小孩牙齒不整齊大多很焦慮、很注意,據統計,台灣幼兒在發展階段有口腔功能不協調問題的比例高達7成。

牙齒不整齊,不僅不美觀,還有可能會出現齒列不整、小下巴或是戽斗等問題,應該盡早介入處理;然而,對於孩子該在換牙前,還是換牙後再進行相關處理比較好,時常大家都有不同的說法,莫衷一是。

有鑑於諸多家長都有兒童矯正牙齒的困惑與相關疑問,快樂牙齒將針對此主題進行統整性的介紹,希望可以給各位父母們詳盡的資訊與指引。

何種情況需要進行牙齒矯正?

前言中有提到,牙齒矯正不全然是為了美觀,也為了解決健康問題,以下羅列需要進行矯正的情況以供參考。

矯正牙齒初期症狀

  1. 暴牙:出現這樣的情形,除了美觀問題之外,據研究顯示,有此症狀的人撞傷門牙的機率大增。
  2. 戽斗:此種情況如果是因為上顎發育不足,可進行上顎擴張,須要盡早處理,務必把握7~10歲的黃金治療期;如是來自下巴前突,則可以進行下巴抑制生長裝置配戴即可。
  3. 牙齒擁擠:這是因為空間不足而產生的牙齒與牙齒之間重疊排列的狀況,如果並不嚴重,可以藉由盡早矯正來騰出空間;但如果空間真的嚴重不足,就必須要待日後以拔牙的方式來處理。
  4. 恆牙異位生長與阻生齒:意思是,在換牙期間,恆牙長在不該長的位置,或甚至是根本長不出來,這時候就一定要進行矯正,有必要時還要搭配手術處理,這樣的情況可以透過定期至牙醫診所檢查被發現,所以父母務必要對於孩子定期檢查的時間多留心。
  5. 咬合不正-前牙反咬:一般來說,正常情況下,上門牙會咬在下門牙的外側,反咬就是上門牙咬在內側,如果出現這樣的狀況,會發生牙齒不當的磨耗、齒質受損變薄,或是對咬牙異常搖晃、牙肉萎縮等牙周傷害。
  6. 咬合不正-後牙錯咬:可透過矯正來調整牙齒的角度,以避免出現歪下巴的情況。
  7. 咬合不正-前牙深咬:正常咬起來時,上門牙會覆蓋下門牙約2~3公釐的距離,如果咬起來只看得到下門牙的一半或甚至看不到就是前牙深咬,會出現小下巴、下巴後縮的情況,須盡早矯正。

何時是矯正最佳時機?

在羅列了以上需要矯正的情況之後,往往最困擾父母的就是應該何時為孩子安排矯正,除了以上部分有提到越早矯正越好的情況之外,統歸來說,兒童牙齒矯正依牙齒發展大致上可分為三個時期。

  1. 乳牙期(6/8歲前):這個階段,因為孩子的咬合尚未穩定,盡量不處理相關矯正問題,此時最重要的是要讓孩子培養良好的刷牙習慣與正確的清潔方法;此外,如有不良的口腔習慣,像是吸手指︑吃奶嘴或是口呼吸等也應盡早想辦法戒除。
  2. 牙齒混合期(6/8~12歲前):此應該可以算是兒童牙齒矯正的黃金時期,因為上下顎骨尚未定型,在這時期調整骨骼空間最有效率。牙醫著重的方向會在於引導骨頭的發育。而既然被稱為黃金時期,那麼就代表錯過即逝,所以也建議父母在這個階段,應該要帶孩子前往牙醫診所進行全面詳盡的檢查,如果發現相關問題盡早與醫師一起討論該如何處理之。
  3. 恆牙期(12歲~20歲):這時候如果發現任何需要矯正的狀況,基本上都可以處理,因為孩子的恆牙已全數換完,但通常來說還是年齡越輕,矯正時程會越短。

結語

牙齒不僅要使用一輩子,而且與人的健康、美觀、自信息息相關,如的孩子有出現以上需要矯正的情況,請務必把握黃金治療時期,與牙醫師共同處理矯正問題,不僅可使的孩子恢復健康,也讓他在往後的人生充滿自信。

分享文章: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