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牙齒於前篇文章當中(牙齦膿胞:是牙齦腫?還是細菌感染?介紹與處理方式)有告訴您瞭解牙齦膿包的大小事,這回我們在詳細為您解說一次。
重點提示:牙齦膿包的預防與處置的二不二要:
- 不要自行戳破膿包,避免感染並且治標不治本。
- 不要相信偏方資訊,仍應請求專業醫生協助。
- 要定期回診亦能預防、延緩疾病,並及早介入初期症狀
- 自我要求口腔清潔,正確潔牙保護口腔:減少牙菌斑風險,使用適當之潔牙工具與方式,包含牙刷牙膏、牙線、漱口水、沖牙機等。
牙齦膿包是什麼概念?
口腔周邊因感染與發炎使膿蓄積於密閉空間中而形成「膿腫」,其中口腔膿腫主要分為牙齦、牙周、牙根尖膿腫三種類型;而「竇道」則是連接此區域與上皮表面的通道,形成在外的開口即為「膿包」,三者如同水球、吸管、吸管開口之間的關係,可透過治療處置而消失,自體免疫亦可達成但無法永久治癒。
牙齦發炎?感染?牙齦膿包之病因面面觀
大致分為與牙齒相關,包含牙髓炎、智齒等問題;或與牙齒無關的,如腫瘤、拔牙後感染、口腔手術後感染等,其中以牙齒相關問題最為常見:
──與牙髓疾病相關之病因
源自於蛀牙較深、牙周病嚴重、外傷或其他導致之牙齒有裂或內部損傷、牙根吸收等等。病程發展始於牙齒內部的牙髓與牙本質複合系統之感染生病,未善加處置導致感染擴散,使得牙根發炎,病導致骨頭侵蝕破壞,進而導致囊腫。往下形成竇道與膿包;往上至鼻竇引起鼻竇炎等相關症狀。
病人的直觀感受上,初期除膿包本身,因牙髓神經壞死而較無感;中後期因牙齒與骨頭破壞加重可能導致蜂窩性組織炎及附近身體構造的病灶,而導致疼痛、牙齒動搖、鼻竇炎症狀等。
透過診療檢查,可以在根尖 X 光攝影會發現黑影,但仍有部分例外的情況,這時就需要牙科錐狀束電腦斷層 CBCT 輔助檢查;牙髓活性測試、溫度測試後,可發現牙齒活性在這時候,大多數情況下是壞死。
其它相關檢查大致如下:敲診、觸診、壓診、搖動度測試、咬合檢視、口腔清潔狀況、牙周相關檢視、牙周囊袋深度、顯微鏡輔助檢查等
──與牙周疾病相關之病因
多源於口腔清潔不確實,包含習慣、認知及技術問題,而使感染源堆積破壞牙齒周圍的齒槽骨行程牙周病,而形成紅腫、化膿及膿包。
最直觀的症狀初期僅牙齦發炎紅腫疼痛、刷牙出血;中後期除牙痛亦包含牙齦萎縮、牙齒變長、牙縫變大、牙齒搖晃、難以咬合、流膿口臭等。
於檢查時X光攝影顯示牙根周圍齒槽骨有顯的破壞,或可追蹤到特定牙齒有問題;例外時尚需牙科錐狀束電腦斷層輔助檢查,其他相關檢查同上所述。
其中,衛生習慣差,或錯誤潔牙者;牙科手術患者,如植牙、根管治療;免疫系統較弱,如糖尿病、化療,更容易罹患牙病進而導致囊腫更需注意。
牙齒細菌感染與牙膿腫的相關症狀
- 細菌感染:可能伴隨強烈疼痛和進食困難。
- 膿腫:持續疼痛、擊牙疼痛、冷熱疼痛、咀嚼不適、口臭、臉部牙齦腫脹變紅、牙齒鬆動變色、口腔內如碗豆大小之凹凸。
- 加重症狀(如併發症):發熱頭痛、噁心腹瀉、淋巴腺腫大、疼痛擴散下顎耳朵或頸部等、張嘴、呼吸或吞嚥困難、疲勞。
但若為慢性膿腫則可能使患者無感,如前所述。
牙醫看診與治療方式
其治療方式相對簡單,可通過施加輕微的壓力釋放膿液,爾後,牙醫將使用小探針從膿腫內刮去剩餘的感染物質;牙根尖膿腫則通常使用根管治療,涉及向下鑽穿牙冠以進入受感染的牙髓腔。排出膿液並清潔腔室並消毒;感染擴散等,則會考慮拔牙。
於諮詢牙醫時,建議患者可以取得以下資訊:
- 膿腫種類
- 治療方法推薦
- 其他方案
- 治療時長與頻率
- 定期檢查時程
- 口腔護理產品推薦
不要小看膿包,膿包生變蜂窩性組織炎
不怎麼痛、擠膿很舒暢?以為可以如擠痘痘比照辦理可就大錯特錯了;又或者忽視它,使它日漸嚴重值道後果不可逆。筆者建議應盡速約診以維護牙齒健康。
甚至臨床上亦常見病人以拖待變,導致危及生命的蜂窩性組織炎,對於膿包我們不可不防。同時,我們仍然要再度提醒讀者們,使用偏方或各種放是自我治療往往治標不治本,無論是哪些症狀,更需要的是諮詢牙醫並仰賴專業的判斷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