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牙醫治療後牙齒更痛?了解什麼是正常與不正常反應

與其說諱疾忌醫,在牙醫這塊特別明顯的反而是諱「痛」忌醫,許多牙科手術之後帶來的疼痛,甚至需要更多的後期護理。若想知道下巴、耳朵、眼睛或者面部其他部位的疼痛,是正常或者是種警訊,快樂牙齒將讓讀者們裡解疼痛的情況、如何辨別以及處理措施。

前往牙科後產生的疼痛會持續多長時間?

最終疼痛理應消失,若為減輕甚至持續或者惡化則該去諮詢牙醫。然而,若您具有無意識的磨牙習慣,那麼就該警覺口腔肌肉是否過度使用出現疲勞,進而讓癒合過程更加緩慢,同時亦可以與牙醫討論,提供減少或者防止磨牙的相關療程,並諮詢手術的執行醫生術後的預期狀況。

了解預期的狀況與相關知識,有助於患者辨識何為異常狀況,以下是我們常見的疼痛類型,第一個最常見:

下顎肌肉疲勞

原因:牙齒敏感內層或牙髓的發炎症狀,蛀牙或者在補牙手術中進入過多的空氣,較少數的牙醫可能會不小心傷及神經導致敏感疼痛,同時在破裂或者缺損的牙齒上也可能會引起牙髓炎。一般可分為可逆或者不可逆,且通常無法自行康復而需要治療,手術幾天後有此情形則需要重看牙醫。

感覺:基本上就像牙痛一般,且牙齒也會對冷熱更加敏感。

牙髓炎

原因:通常源於嘴巴張開過久的時間,習慣性磨牙的人更容易有這個問題,牙醫在手術中可能也會遇上患者無法張開嘴巴並伴有肌肉痙攣的情形,手術後的此類疼痛最為常見比如根管治療等,通常持續數天。

感覺:如同運動後的肌肉疲勞,包含疲憊、發抖甚至疼痛。

肌筋膜疼痛症候群(MPS)

原因:任何牙科手術都有可能有此疼痛。當手術引起神經發炎等情況,週為神經發痛就會發生此種狀況。此種疼痛相當普遍,但也需要牙醫介入,治療措施包含注射藥物、物理治療等。

感覺:疼痛可能影響眼窩、耳朵或其他面部區域,感覺像是打結的肌肉,並干擾睡眠。

乾性齒槽炎

原因:由於拔牙後牙槽保護性的凝血塊脫離而導致的骨痛,通常發生在拔牙後兩到三天。拔牙手術後醫生多半會要求避免使用吸管,進而因為壓力導致血塊掉落(血塊大約在三或四天後自然剝落)。

感覺:從牙槽底部放射出去中度到重度的疼痛,甚至到達耳朵,並可能導致頭痛、呼吸困難、口臭以及發燒。

軟組織損傷疼痛

原因:在牙醫手術過程中擦傷牙齦或者舌頭等口腔創傷,從而導致軟組織疼痛。

感覺:抽動性疼痛,對觸覺尤其敏感,包含咀嚼與熱食。

植牙疼痛

原因:植牙手術後幾天會感到的骨骼發炎的痠痛。

感覺:下顎週邊的骨骼疼痛,比拔牙略輕。

牙齦移植手術疼痛

原因:牙齦萎縮而導致敏感牙本質(或骨骼)暴露,醫生所建議的牙齦移植手術。

感覺:此類手術的普遍性疼痛。

牙關緊閉

原因:牙科手術下巴肌肉的痙攣,導致嘴巴保持緊閉。

感覺:可能會因緊張的肌肉感到疼痛,可能因磨牙而引起牙齒敏感。

牙科手術前,如何預防疼痛?

  1. 多吃抗炎飲食。
  2. 活動下顎,舒展肌肉
  3. 處理TMD/TMJ。
  4. 術中使用咬合塊,讓肌肉休息。
  5. 手術前處理磨牙問題。
  6. 手術前預先處理感然風險,比方說使用抗生素。
  7. 術前讓口腔肌肉適當休息
  8. 放鬆避免壓力導致的焦慮、肌肉痠疼、磨牙等

如何緩解牙齒疼痛?

  1. 多吃抗炎飲食。
  2. 嘗試薑黃補充劑。
  3. 最小化TMD / TMJ的影響。
  4. 通過鼻子呼吸。
  5. 喝椰子水。
  6. 使用非處方抗炎藥。
  7. 服用牙醫處方的止痛藥。
分享文章: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